學海書院 - 華西街
15574
post-template-default,single,single-post,postid-15574,single-format-standard,ajax_fade,page_not_loaded,,qode-theme-ver-14.2,qode-theme-bridge,wpb-js-composer js-comp-ver-5.4.7,vc_responsive
 

學海書院

學海書院

學海書院舊名文甲書院,「文甲」是艋舺的雅稱。清宣統二年庚戌(西元1910年)以後改為高氏族人的祖祠「有繼堂」,故後人多稱高氏宗祠。有清一代,臺北地區原有書院五座,其中學海書院為目前臺灣北市僅存的書院建築。
學海書院,原為淡水同知婁雲在道光十七年丁酉(西元1837年),議定建於草店尾(今貴陽街二段)祖師廟北畔的建築。後因林國老捐出下嵌庄的現址土地,由董事周智仁等籌建,卻因牽涉案而作罷,延至道光二十三年癸卯(西元1843年)由同知曹謹建成稱為「文甲書院」,兼做大員巡臺時的行臺。道光二十七年丁未(西元1847年)閩浙總督劉韻珂巡視臺灣,途徑艋舺題「學海書院」匾後,才改為學海書院,並由同知曹士桂任院長,一時文風鼎盛。同治三年甲子(西元1864年)大龍峒碩儒陳維英繼任院長,就同知王鏞撥款不足部分勸修殘破的書院,是年十月興工,次年乙丑(西元1865年)閏五月元成。日據時期,書院機能消失,建築歸官有,曾做為日語學校創立事務所,一度改為日本陸軍宿舍。
宣統二年庚戌公開標售,由艋舺吳永富得標,但因風水不錯,經高姓族人商得吳氏轉售,並將第二進講堂為高氏宗祠,名有繼堂。學海書院座向坐東朝西略偏北,為三開間三進兩廊兩護龍的建築,第一進原為書院門廳,現為宗祠的前殿,第二進原為講堂,現則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堂,第三進為朱子祠,兩旁則是書院院長級家眷居住空間,左右兩側護龍為學生學舍,以廊道與中央各進連通。

電話:02-23064468
地址:萬華區環河南路2段93號